学术活动

新时代湾区青年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10-09 23:10:20    来源:华体会足球

撰稿人:郭宇晨  摄影:郭宇晨 审核人:孙雪霞

      9月24日上午,由华体会足球与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湾区青年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华体会足球张巍教授主持,许子滨、张玉金、顾一心、张巍、汪春泓、张然、黄志立、徐刚八位学者依次发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华体会足球线下会场设在文一栋332学术报告厅。


(华体会足球线下会场)

       会上,许子滨教授以《礼制语境视域下的<论语>“绘事后素”章郑玄注研究》为题进行论述,归纳了郑玄与其前人注解“礼”与“嫁娶之礼”、“素”与“素功”时的差异,从唐人律赋和绘画角度破解了“绘事后素”之意,旨在修正学界对郑玄注的曲解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

张玉金教授的发言围绕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展开,他阐释了汉字的字符、结构、形状与中国传统思维的相合之处,认为汉字体现了我国古人阴阳统一、平衡匀称的认识论,并指出把握文字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将对探究历时的语言大有裨益。

        顾一心助理教授介绍了论文《诗学与<诗>学之际:生成、传播与阐释视角下的早期中国<诗经>及其经典化问题》的研究思路,回答了“如何对经典化加以定时、定性、定量的分析”、“经典化如何参与构造了《诗》之诸文本的面貌”等问题,总结了传统四家《诗》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张巍教授从战争文学的视角研究骆宾王之《讨武氏檄》,分析了骆宾王对祖君彦的檄文亦步亦趋的原因,并引史料为据证明了《讨武氏檄》篇题的合理性以及不同版本的首尾句的艺术效果。

(张巍教授发言)


      汪春泓教授以论文《关于<文选>编次疑惑之辨析》为例谈论了《文选》的编次问题,以《文心雕龙》、《汉志》为参照,结合历代“论都”倾向,得出了“《文选》编次的内在依据除了政治需求外,还有最大限度地满足身为储君身份人设树立的需求”的结论。

      张然副教授在阐述王渔洋怀古诗的艺术魅力时,谈及王渔洋的七律中由知识迁移和意象连接带来的流动性,又由王渔洋之诗引出了对古今中外诗人共有的“公式化”问题的反思,鼓励广大青年勇于创新、不落窠臼。

(张然副教授发言)


         黄志立老师以《岭南赋与岭南赋话》为题,由岭南赋与中原赋差异缩小的历史论及岭南赋与岭南文化变迁的关系,分析了岭南赋的特点,对作者身份认同、国家意识生长的过程进行了论述。

(黄志立老师发言)

      徐刚副教授在发言中否定了当下流行的对黄老之学的定义,他认为黄老之学即“老子之学”,与稷下学派以道法为核心的学说没有直接关系,且前人将《汉书》分类中的“黄帝书”与“黄老之黄”相对应也是不当的,由此厘清了道家“养生神仙”思想的范畴 。

      最后,张巍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对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邀请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师生常来我院交流切磋、共商学术。本次研讨会在参会人员合影后圆满落幕。

(线上合影)

华体会足球学科与科研办公室